Board logo

标题: 震撼全世界的照片 (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45     标题: 震撼全世界的照片 (之一)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照片拍摄的是一
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
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
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
又兴起。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
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
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4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
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
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
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
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0

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这一灾难是
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
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
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
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1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
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
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付在24小时之
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K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1

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
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
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
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2

美国(尤金.史密斯)
二战结束后曰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
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
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曰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采访
。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
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
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曰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
保护环境的警钟。

作者: 点解点解    时间: 2007-4-17 19:52

第一张震撼 .
第二张看过 .
      天空没有了色彩  赤露地奔跑呀 .
   战争的危害 请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2

(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
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他接
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
难题,一个困惑。
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
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何去何从?每位读者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深深的思考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4

(美国)道格拉斯.马丁1957年
1955年,美国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
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国政付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
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
,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 截然不同,一个是
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
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4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埃尔西德兹。
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
灼灼白光。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
这幅作品是亚当斯的代表作,是他拍摄的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他说:“这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拍摄时,他就预感到,这
是一幅卓越的影像。那时,他们正乘车在公路上行驶,亚当斯往右边一看,发现画面上令人激动的景色,急忙下车,架好8*10相机,经过一系
列技术操作,按好雷登15滤镜,调好F32,时间为一秒钟,又经过精心冲洗与印制,才得到这幅杰作。

作者: 最佳路人甲    时间: 2007-4-17 19:55

好有魅力的照片 楼主`   多谢分享`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5

(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54年
这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
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别是在虚化街景和女孩子们称赞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
这种生活场景的瞬间,具有自然生动、令人玩味的情趣,显示了抓拍的魅力。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6

卡拉哈里沙漠(非洲西南部一高原及沙漠地带)的牛蛙过着极为神秘的生活。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藏在地下,裹在一层薄膜中来
保持所需的湿气。它们可以数月甚至数年保持冬眠状态。直到第一场雨将它们唤醒,露出地面。
我在卡拉哈里待了几个月,正赶上沙漠的干燥季节,强烈的阳光恨不得要将大地炙烤成一片灰烬。后来,下了一阵豪雨,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小草迅速探出了头,各种动物们开始出来活动,空气中充满了勃勃生机。我路过一片粘土地,这里经过前夜的雨水,已经变成了一个水坑。
水坑边蹲着一只牛蛙,这对我真是一个拍摄的好机会。
雄性牛蛙的领土观念非常强烈。当我悄悄地爬着接近这只牛蛙时,它没有移动。为了保持皮肤的潮湿,这只牛蛙不时地没入水中。我就趁
着它入水的时候向它K近,等它重新浮出水面时停止前进,纹丝不动。在距离它不到一个手臂远的地方,我拿出了相机。它正对着正午的阳光
,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工具是l8mm 超广角的镜头。这一镜头能够夸大牛蛙相对于周围环境的尺寸。f/22 光圈也增加了从牛蛙的鼻子到无限远
的景深。将相机置于水面高度,可以制造出头部的幻影;用偏光镜使水面变暗,从而增荎罩械脑贫洹N乙恢钡却?牛?黄?≡莆?闹芫吧??
下了一些阴影却又没有遮挡住太阳射在牛蛙身上的光线,这时我按下了快门。牛蛙和摄影师之间、光和影之间的互动,带来了这幅最终的画面
——画面中所展示的季节更替在超现实之境中展露无遗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6

图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他被24名暴徒追赶到一小巷的死角处,遭到众人大砍刀、匕首、棍棒加石块的攻击。在被折磨致死后,暴徒首领当
众割断了他的喉管。此事发生在印尼暴乱后期,警方对此采取的惟一行动,是在私刑结束后,移走了受害者的尸体。
印度尼西亚学生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达议会大厦外集会,要求结束苏哈托总统的统治。在5月初,因为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被杀,引发了大规
模的抗议活动,有着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数万印尼年轻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对腐败政治进行清算。5月21日,执政长达32年之久的印尼总
统苏哈托辞职。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屈服于抗议的压力。
苏哈托的辞职并没有结束该国动荡骚乱的书面。当各个团体在为填补权力真空而明争暗斗之际,无法无天引发的混乱在全国蔓延开来。数
千商人被抢、被杀。其中华人的产业及人身安全受到首当其冲的侵犯,许多华人妇女在骚乱中被有预谋地强暴,他们的家园被抢砸成了废墟。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7

、伦纳特.尼尔森 瑞典 1975年
获196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这个看上去仿佛从遥远星系中漂过来的3个月大的小胎儿,正悠然地K在子宫里面。1955年,“人类家族
”的展览中展出了描绘生长和童年时代的照片。尼尔森的这些照片拍摄于60年代。这张在群星中闪动着的小胎儿,喻示着人类应理性地思考自
身在宇宙中的价值与命运。
尼尔森一直对生物学很感兴趣,于是在60年代前后,他决定把人类胚胎发育的第一步过程都拍录下来。这项计划得到了《生活》杂志的支
持,在4年的努力之后,尼尔森完成了任务,作品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引起了世界性轰动。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7

这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拍摄的肖像专集《达利的胡子》中的一幅。两位艺术家相识于1940年,在拍摄中结成友谊
,开始了长期而默契的合作,创作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作品。
达利以揭发世界病为自己的使命。他认为自己有洞察世界的非凡的眼睛。于是作者就要求他与自己合作,用“自己演出”的精神配合拍摄
,达利深知自己的表演好坏在拍摄中的地位,于是在配合中显示出比一般影视演员更强的忍耐力,因而屡屡获得成功。在这幅作品中,哈尔斯
曼采用了拍摄与暗房的特技,巧妙地表现出达利有超凡的三只眼睛。作者拍摄的是现实,具有人物实态的真实感。然而又有对现实的超越,在
荒诞中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夸张的艺术真实。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8

巴西 萨尔加多
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贫贱中,也不失坚毅与强韧,也不失自立与刚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萨尔加多以更多的理解、尊重、赞颂的态度拍
摄的这位淘金者,虽然衣衫褴褛,浑身泥污,但仍令我们肃然起敬。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形象中,涌动着一般苍凉而粗糙的意志力。他显示了人
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严,激起我们对劳动、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19:59

摄影帮助人们用形象感知世界,驰骋想象。
能动的反映,这是认知;主动地创造,这是想象。摄影在后者又有哪些可能性呢?想象的摄像能走多远?绿刈仍谡夥矫嬗纸?辛舜蟮ǖ?
探索。居住巴黎期间,许多“新潮”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艺术观给柯特兹以很深的影响。柯特兹认识到摄影不仅可以“写实”,而且可以“
造梦”,于是他又开始拓展影像的另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发展空间。
1933年,柯特兹拍摄了大量的变形扭曲人体,一改人体摄影以惟美再现作为惟一的审美定势,而把用各种技巧拍摄的变形为体、扭曲的人
体,展示给人们看,仿佛在告诉人们:摄影可以写实,也可以造梦。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0

忠国形容性情残忍凶狠的人便使用“杀人不眨眼”这句话。这幅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照片可称是这句话的写照。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
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贡政付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
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
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
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
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
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
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2

《找出一个婴儿》(美国)尤金·史密斯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
、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经典激烈的战斗,部队在塞班岛登陆。在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
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
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
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3

在世间万象中,用相机的取景框去截取恰当的空间,在人物千变万化的动态中,用快门凝固下一个瞬间的定格,这是摄影独有的纪实本领

年轻的柯特兹在街头抓拍人所常见的寻常景象,为人们留下认知生活与耐人寻味的生活场景。这位在街头流浪卖艺的音乐家引起了柯特兹
的注意,他特别注重拍摄这位盲人的颜面,虽然是盲人,但从这张面孔可以看见充满自信与对理想的向往,柯特兹感慨地说:“如果他生在巴
黎、伦敦、柏林,肯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作品的生动性还在于环境的烘托,同行的孩子与观望的孩子一前一后衬托出主体人物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4

(美国)曼·雷 1924年
人体之美荟萃了天地间的万美。因此,许多摄影家都热衷于拍摄人体,但一般拍摄人体都是“如实纪录”,而曼·雷拍摄的人体,因此加入
了主观,渗透了情感,进行了构思,于是,他的作品总有与众不同之处。
这幅人体作品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形式感,这位女士的背景工整对称而线条优美流畅,令人想到小提琴盒的造型,何不把这种感觉强化出来
呢?于是,曼·雷索性在女士后背画上两个所有提琴身上都有的音孔,摄影与绘画,现实与想象,似与不似,这种种不同都被曼·雷融为一体
。他说:“我摄我所不欲画,我画我所不能摄。”总之,因为有着创造性的思维,对曼·雷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4

、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首先是大特写画面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造型美丽的两只大眼睛,感伤的怅惘的眼神,滚滚发亮的泪珠。
其次是我们对人物情绪的联想:为什么如此忧伤,是生活陷于困境?是爱情受到了欺骗?是对人生感到绝望?精彩的特写概括了丰富的内
容。
其实,曼·雷为了取得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为了突出泪珠,他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找来
五粒晶莹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摄下来,比真泪珠还要动人、漂亮。这是曼·雷的大胆探索,也是他的创作特色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5

、镜子打碎了
两个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则默默看着,像犯了错的大人们那样惶恐。与此同时,另外的世界则依然各自奔忙,这是1981年出版的《
观察的方式》一书,68张系列街头摄影中的第14张,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5

、湖上的岛屿是树的家园。
这棵树时刻准备升入空中,或者像右边它的伙伴一样向远山飞去。成长的概念由印在湖面上的模模糊糊的豆英表示出来。尽管这个越过平
原看远山的形象看起来很奇特,但尤尔斯曼在树的一边用的是实景,另一边用的却是镜像,可能也暗指种子通常从中间一裂为二。尤尔斯曼喜
欢作试验,他的作品看起来像20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1950年,美国人着迷于社.会图景,而尤尔斯曼的主题却是压抑之下的人性,
表现形式则是暗处看到的玩具和人体模型。60年代,他开始以自然为主题,表现一年四季的成长和变化。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6

爱情,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然而爱情是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有些内涵只可会意,难以言传,只有用心灵去体验,难以用形象来描绘。作为平面构图艺术的摄影
,如何用画面去展现爱情,如何用形象去赞颂爱情,是一个很值得摄影家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国摄影家李森林拍摄的《人间》,用新颖简洁
的艺术构图,含蓄自然的形象语言,把人世界甜蜜的爱、男女间浓浓的情,简洁而含蓄地展现了出来。
《人间》的画面很简洁,一男一女的背影,用一黑一白的强烈对比布满了画面,一黑一白的两只胳膊,交叉在背上,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
起,两手间竖起一朵鲜红的花,映衬在白色背影上,显得十分耀眼夺目。画面上没有亲吻,但让人感到比亲吻更甜蜜;画面上不见紧紧的拥抱
,但让人感到比拥抱更热烈;画面上没有温馨的抚慰,但让人感到比抚慰更柔情……摄影家用简洁去表现复杂,用对比来展示内涵,新颖的构
思,平实的画面,自然的描绘,来与观赏者作心灵上的沟通,让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联想、去感受、去遐想……
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色彩配置上的大胆和鲜明。作品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宛如一幅黑白照片,十分简单,略显呆板单
调,然而一朵鲜红的花朵却打破了呆板,增强了活力,确实不愧为点睛之笔。流行歌曲中有“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多表示深沉的爱、永恒的
情,而《人间》中的这朵红花却胜过那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少胜多,深刻地展示出了爱情不仅深沉、永恒,而且十分纯洁、健康。
这幅作品在“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中获得了最佳形式奖,并在不少报刊上刊登。我觉得,《人间》获最佳形式奖确实当之无
愧,但更应该获得最佳内涵奖,因为这幅作品的形式简洁不是目的,而实质和主题是用简洁自然来揭示爱情中那种难以言表的耐人寻味的丰富
蕴含。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7

安特尼·科罗威尔[意]意大利 1975年
有时摄影师会向我们提供我们自身可能发生的某一变形象征。安特尼·科罗威尔这样做了。在他的这幅作品里,一个令人难以想象、难以理
解的肥胖巨人躺在一张圆形大床上。意大利男子科列力奥已经有很多年不能离开这张床了。他干脆让人将自己的房子打开一面窗,向游人展览
自己的身体以养活自己。他大约重300公斤——因为站不起来,他目前没有准确的体重数字。
当人们在窗户外面定睛观看这一大堆肥肉时,这真让他们禁不住惊叫起来,他们难以置信。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7

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
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
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8

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
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
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7 20:09

(美国)大卫.伯内特 1984年
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掠
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坏,使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
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十岁的男孩干渴到了极点。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临
,但是没有甘露。小男孩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经有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去拼命吮吸着。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
他双眼紧闭,古铜色的皮肤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作品的强大感染力正在于此。

作者: rainprincess    时间: 2007-4-17 20:16

....................

这些照片真的很有意思
作者: 点解点解    时间: 2007-4-17 20:20

真的很不错呀!!
这些图片..辛苦咯 ..
      
   我支持支持你   .
作者: ɑ.尕ω葰o    时间: 2007-4-17 20:30

支持~~~


       灌水◇壹镞.


   
作者: 黑白灰    时间: 2007-4-17 20:46

很经典的一些图片!!

辛苦了~!!
作者: 点解点解    时间: 2007-4-17 23:16     标题: 回复 #34 ■葰J'+m 的帖子

嘿嘿!!
是的是的 ..
多点鼓励成员发点好帖
   精华的来 .
作者: 河源大盗    时间: 2007-4-18 12:37

其实一次过发完方便很多
一帖一帖发很累的
作者: |*.婉婉.    时间: 2007-4-18 12:44

怎么我覺得恐怖..
昨天看叻狠多看到我想哭,,,
超恐怖..我朋友說一定要看
好昏哦
作者: ゛縯"變oо    时间: 2007-4-18 21:21

Thank!!
不辛苦辣!!

        真得不辛苦喲!!真得!!


                               不過手還是有點痠!!

   也沒什么辣,恏東東,大傢分享嘛!!




欢迎光临 河源学生社区 (http://www.hyxs.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7.2